2007年2月9日
台港经贸合作新商机
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 吴光正
2007年2月9日‧台北
各位台湾商界代表、各位来宾:
台港经贸关系密切
长期以来,台湾与香港经贸联系密切。2006年两地双边贸易总额合计317亿美元,台湾是香港第4大贸易伙伴。香港在台湾有很多直接投资,而台商在香港的投资也不少。
两地同样面对经济转型
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,两地同样面对相同的发展要求。低增值的生产部份基本已转移到发展中的地区,但是近些年来,这些地区的本地生产商正不断涌现,香港厂商在面对世界市场竞争的同时,也要面对当地的竞争。我相信台湾厂商也要面对同样问题。
香港已全面转型为服务中心经济,服务业占GDP 90%以上。香港是管理中心,扮演着提供各类生产性服务,包括进出口贸易及物流等配套装务的角色。
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获得国际认同,金融服务十分全面和多样化。香港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台商提供多种方式的融资管道,包括替企业统筹IPO、提供投资银行、会计师、律师、宣传公关的组合;还有预托证券、私募基金、贸易贷款等,配合不同企业的需要。单是股票市场,香港交易所现时每日的交投量平均超过500亿港元。
据统计,当前至少有49家直接来自台湾的企业已经在香港上市,香港股票市场将对海外企业进一步开放,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台资公司到香港上市。
据了解,台湾的服务业近年也有长足的发展,当前占台湾经济超过73%,而制造业仍占GDP的25%。
两地加强合作、优势互补共拓商机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,台港两地其实可以加强合作,优势互补,共拓商机。
我建议两地可以加强在下列几个领域的合作:
(一) 科技及技术合作
首先,产业升级是必须的,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发展:
- 在原有产品类别上提升生产过程,提高生产效率或开发更高质量产品
- 另一方面是功能升级,深化传统产业功能,向上游或下游产业链推进,或者投入开发新的生产领域,迈向产业链的更高端。
无论是那一方面的发展,重点是要加强与新科技融会结合,利用新科技提升产品的附加值。
自80年代以来,台湾科技产业发展迅速,当前在计算机、半导体集成电路及精密机械等产业,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香港虽然在科技发展方面起步较晚,近些年来已经急起直追,重视并且致力保护知识产权,服务配套齐全,融资管道多样化,有超过150家风险投资基金以香港作为基地。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,香港加紧完善科技基础设施,设立了香港科技园、应用科技研究院、及五个专项科技研发中心,包括纳米科技、信息及通讯技术、汽车零部件、纺织及成衣、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,以及中药研究院;并且提供科研资助,鼓励香港与各地的科技合作。
台港科技合作策?
在业界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,香港已成为亚洲的科技贸易交易平台。
台湾企业可以善加利用香港平台,包括:
- 输出或引入技术;
- 与香港公司合作,以买断或授权形式把台湾的「上游」科技研发,与香港的「中游」商业化、创新和应用等环节结合起来;
- 利用香港提供的融资管道,包括来港上市或寻找风险投资基金,扩大发展业务;
- 利用香港国际市场网络推广科技产品,包括参加各项大型国际贸易展览会。
(二) 台港服务业跨业结盟,开发国际市场商机
亚洲区内的中产消费者数目正不断上升,对优质服务包括娱乐与休闲活动、医疗、信息、财富管理等需求也不断上升。
随着两地商贸活动愈发频繁,正需要不同服务行业及专业提供服务,香港在这方面配套齐全,为各地企业及投资者提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服务。
与此同时,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科技越来越发达,为争取客户,市场上已出现很多「捆绑式」 (bundle)或「一站式」服务,这个趋势为服务业者提供了「跨业结盟」的业务发展机会。市场上已有的「跨业结盟」例子包括:
- 3G流动信息服务-通讯、娱乐、传媒等服务商结盟
- 网上购物-销售、物流配送、银行等服务商结盟
台港两地的服务业各有强项,应该可以取长补短,发展跨业结盟,共同开发亚洲地区这个有很大需求潜质的市场。
(三) 在打造国际品牌上的合作
随着发达国家市场不断饱和,台港两地的出口都需要寻找新兴市场。当前各个主要新兴市场包括印度、俄罗斯及中国大陆,最保守估计共有近3亿中产消费者。他们虽然对高价的国际品牌有需求,由于购买力始终有限,因此更多人会选择香港和台湾的中价产品。
贸发局一直鼓励及推动香港厂商发展品牌,为厂商提供各种协助,并联同政府及各有关机构在世界各地宣传香港品牌,以增强香港产品的竞争力。
台湾方面也大力推动品牌发展,有不少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已打响名声,特别是在计算机及信息科技方面。
我相信台港两地企业可以在品牌发展上更多交流经验,寻找合作商机。
以上只是几个可行的合作方向,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商机等待双方去发掘。
贸发局为台商服务
最后,我想强调一点,就是贸易发展局对企业的服务是无分彼此的,任何港外企业包括台商,只要利用香港这个平台,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,贸发局会竭诚为各位服务。谢谢。